媒體報道
一條鐵路和一個人一樣,總有些記憶令人無法忘懷。
2019年9月27日,鐵路物流集團靖神鐵路順利建成開通運營。
這條作為國務院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國家發改委等部委鐵路北煤南運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國鐵集團貨運增量三年行動方案中的重點項目,南起靖邊北站、與浩吉鐵路接軌,北至神木西站、與包西鐵路接軌的集運線路,項目的開通運營,對促進區域能源開發、優化鐵路運輸通道、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一年來,鐵路物流集團堅定不移地把提高運量作為運輸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挖潛提效。在控制好疫情和安全生產的情況下全力做好鐵路運輸保障工作,切實做到“兩手抓,兩手硬”。靖神鐵路開通運營一年來,已累計發運煤炭進2000萬噸,預計2020年全年運量將突破2300萬噸。靖神鐵路靖邊北口煤炭運量占浩吉鐵路運量的90%以上,展現了國企擔當,為陜煤集團開拓“兩湖一江”市場、形成“中部看陜煤”市場格局貢獻了力量。
打造建設運營“新速度”
有這樣一組數據:2017年6月15日,靖神鐵路項目全線開工,所有建設單位跑步進場;2018年12月28日,項目啟動到閆莊則至曹家灘運營調試;2019年5月15日,全線線下工程順利完工;2019年6月25日,全線鋪架貫通;2019年6月30日,小紀汗至神木西段內燃過渡開通運營;2019年8月28日,裝車試運行;2019年9月20日,榆橫鐵路二期實現與靖神鐵路連通;2019年9月27日,靖神鐵路實現與浩吉鐵路同步開通運營。
靖神鐵路對標浩吉鐵路,秉承“以合理的價格購買合格產品,以合理的費用購買優質服務”的理念,尊重鐵路建設規律,大膽創新,依法規范了陽光分包、創新監理管理模式、采用單價承包合同、運用隧道監控量測技術、推行班組長質量終身實名制,按照“三個千方百計”和“四個到位”的要求,科學施策、精準發力,在比浩吉鐵路晚開工兩年零1個月,浩吉鐵路工期又提前8個月的情況下,僅用了19個月的有效施工期,與浩吉鐵路同步開通運營,創造了項目建設的“靖神速度”。實現了“工程質量不低于浩吉鐵路,工程單價不高于浩吉鐵路”的追趕超越對標目標,支撐了國家戰略,充分彰顯了陜煤力量、陜煤擔當、陜煤作為。
靖神鐵路開通以來,積極參與“公轉鐵”運輸,提高運輸效能效率,大幅增加鐵路運量,千方百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5月14日,靖神鐵路運量突破1000萬噸大關,2020年7月31日,靖神鐵路運量突破1500萬噸大關。在項目建設“靖神速度”的基礎上,又創造了開通首年運輸上量的“靖神速度”。
國企做強做大的根本途徑就是改革,靖神鐵路開通運營后,鐵路物流集團主動適應新業態,推進資源整合。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尊重既有歷史,結合現場實際,實施人、財、物集中統一管理,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打破了原有鐵路運營公司小而全的結構,提出了“3456”的思路(3個公司、4個段、5個車間、6個部門),組建了車務段、機車供電段、工電段、綜合段4個專業化段,專業段和法人公司高度融合,釋放活力、增強動力,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壁壘、提高協同協作能力,讓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促進高質量發展。為鐵路貨運增量提供強有力支撐,為降低物流成本、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鐵路物流貢獻。
構建現代流通“新體系”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強調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在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繼續發揮鐵路全天候、大能力物流通道優勢,提升運輸效率和服務品質,服務國家戰略和國內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鐵路物流集團在集運端建設“47121”基礎設施服務網絡,對內實現靖神、馮紅、紅檸、榆橫4條鐵路直連直通;對外實現與浩吉、包西、太中銀、神朔、瓦日、大秦、蒙冀7條鐵路的互聯互通;形成紅進塔、瓦塘、神木北、神木西、紅柳林、大保當、紅石峽、閆莊則、楊橋畔、錦界、新街和靖邊北12個出口外運格局;四條鐵路連為一體,一體化運營、專業化管理,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在疏運端打造“641”達海通江連運河體系,形成秦皇島、曹妃甸、黃驊港、渤海新區、青島、日照6大出???,襄陽、荊州、重慶、九江4大入江通道,經山西中南部通道梁山連通京杭大運河。
隨著浩吉鐵路建成投運,“鐵路+江運”的物流模式將成為保障湘鄂贛等華中地區能源供應,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物流新模式。為更好的發揮集疏運系統聯動優勢,重點規劃布局了泛武漢地區的荊州江陵和襄陽余家湖項目,重慶地區川維項目,江西九江項目等四大入江疏運項目,通過“鐵路+江運”模式降低“三西”地區優質煤炭到達長江經濟帶物流成本,并形成輻射云、貴、川,輻射“兩湖兩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蘇)、河南、山東的“鐵路+江運”物流疏運體系。
“十四五”期間,陜煤集團將重點開發爾林兔和爾林灘兩個勘查區,規劃建設爾林兔、中雞、爾林灘、小壕兔等近十個千萬噸級特大型礦井,預計到2025年陜煤集團自有產能有望達到3億噸左右。
靖神鐵路的開通運營,鐵路物流集團所屬的580公里鐵路正是資源“六區”與通道“六線”最緊密的聯絡線路,對內實現四條鐵路直連直通,輻射資源“六區”中的陜西、內蒙、山西、沿海、沿江;對外實現與通道“六線”中的瓦日、大秦、唐呼“三線”連通。連通十二大外運出口,最大程度拉近資源“五區”與通道“三線”的距離,通過完善資源市場“最先一公里”集運網絡和消費市場的“最后一公里”疏運體系,構建連通“前后一公里”的鐵路物流通道,有效降低綜合物流成本,實現煤炭運輸“公轉鐵”的戰略轉移。
立足“3+2”戰略定位和“221”發展愿景,致力于建設智能鐵路,發展智慧物流,由傳統承運人向一流的綜合物流服務商和方案解決商轉變,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服務陜煤發展大局、服務陜西發展大局、服務國家戰略大局。至“十四五”末,實現鐵路里程1000公里、運能2億噸以上、收入500億元、利潤50億元的“1255”階段目標。
在當前“雙循環”戰略布局下,應該抓住機遇、未雨綢繆、提前布局、主動作為。最活躍要素是特定發展方式中生產率提高最快、對經濟增長邊際貢獻最大的要素,是社會資源配置圍繞的中心、國家競爭力的要害。誰能把握和管理好最活躍要素,誰就能更好地推動高質量發展。鐵路物流集團建設智能鐵路,發展智慧物流,打造“1152”智能化體系,堅持創新引領,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帶來的機遇,通過合作創新攻克技術難關,培育新的增長動能,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轉型升級和培育新發展動能的雙贏。
圍繞建設智能鐵路、發展智慧物流的“雙智”企業建設目標,搭建平臺,發揚火車頭精神,穩步推進智能調度、智能駕駛、移動閉塞、無人值守、機動巡視、智能維養、智慧物流等工作。通過廣泛應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北斗、BIM、GIS等新技術,實現鐵路運輸、物流貿易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高度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通過不斷推進改革創新,讓智能化成為“改變鐵路物流形象、奠定鐵路物流地位、保持鐵路物流領先”的有力支撐,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促進鐵路運輸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
服務“三個大局”是鐵路物流集團的初心使命。從陜煤內部來看,主要服務“二北二元一化學”,即服務榆北煤業、陜北礦業,北元化工、天元化工,榆林化學。結合所屬鐵路貫穿榆神礦區、榆橫礦區、神府礦區三大礦區和榆神工業園、榆橫工業園、靖邊能源化工園區、錦界工業園等四大園區的實際,謀劃為“三大礦區、四大園區”提供一流服務,提高“三區四園”服務水平。隨著鐵路基礎設施網絡的完善,進一步拓展至鄂爾多斯盆地,大力發展以鐵路綠色運輸為主的多式聯運智慧物流體系,提供從裝車源頭到終端客戶的全流程、一體化綜合物流服務。
開放合作是企業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鐵路物流集團積極構建“三企五方”合作多贏新格局,通過鐵路通道建設連通國鐵集團、國家能源集團、陜煤集團三家企業,形成太原局、西安局、呼和局、國家能源集團鐵路板塊、鐵路物流集團五方合作共贏的“三企五方”物流共同體,“三企五方”優勢互補,通過深度戰略合作,提高“三西”地區煤炭外運效率并降低“三區四園”乃至鄂爾多斯盆地煤炭及其他大宗物資通道物流成本,服務國家戰略。堅持打開邊界,聯合業界伙伴積極推進、構建和運營產業聯盟,推進產業共識,促成多方共贏的產業格局,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
鐵路物流集團具備鐵路市場化改革的基礎條件和先行先試的綜合優勢,圍繞集運端煤炭和鐵路資源優勢,疏運端川渝、“兩湖兩江”、山東、河南物流節點布局,以及與瓦日、浩吉連通的線位優勢,積極推進鐵路市場化改革綜合試點,緊緊扭住關鍵,積極鼓勵探索,突出改革實效,完善綜合物流功能,培育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物流企業,推進向綜合物流服務商和方案解決商轉型。不斷發揮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推動改革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降低綜合物流成本,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
鐵路物流集團將按照“六個爭做” 的要求,以“爭第一、創唯一”的斗志和信心,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以開路人的勇氣推進更高質量發展;以先行軍的使命打造“雙智”企業;以領跑者的姿態促進運輸提質增效;以帶頭人的責任深化發展成果共享;以排頭兵的作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弄潮兒的擔當落實階段發展目標。立足陜煤、聚焦陜西、輻射全國、放眼世界,積極融入鐵路市場化改革試點和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進一步分析既有存量和潛在增量,把握專業實際和行業特色,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造改革開放高地尋找突破口,觀念上先人一步、效率上快人一拍,推動鐵路運輸和物流貿易比翼齊飛。
望遠能知風浪小,凌空始覺海波平。鐵路物流集團將進一步不忘初心使命、提高政治站位、堅守責任擔當,依托“新速度”、構建“新體系”、支撐“新格局”,助力“雙循環”戰略,服務陜煤發展大局、服務陜西發展大局、服務國家戰略大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