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規劃
陜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文琪在調研鐵路物流集團時提出的“25441”要求。
“兩個重要”的定位是:鐵路物流集團是集團產運銷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是集團發展過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
“五大優勢”是:集團對鐵路不斷加大投資力度,自身運輸能力逐步釋放,代管專用線有利于拓展外部市場,良好的內部協作機制和國家“公轉鐵”政策利好等五大優勢。
“四個見效”是:在工程管理上見效,在管理創新上見效,在治虧創效上見效,在企業的規范管理和服務效能提升上見效。
持續用好“四種經營理念”,實現一個“當示范、做標桿”的目標。
企業使命:為能源開路 為發展建功
為能源開路:交通強國,鐵路先行,鐵路物流集團服務于陜北優質煤炭資源的外運事業,爭做國家能源運輸行業的“火車頭”“先行軍?!?/span>
為發展建功:堅持“3+2”戰略定位,為國家為陜西為陜煤的可持續發展建功立業。
雙“221”發展愿景:
“雙智”企業向“雙商”轉變、容入“一帶一路”。在雙碳、雙循環大環境下,為陜煤集團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做貢獻。
“兩商”愿景
由傳統鐵路承運人向一流的綜合物流服務商和方案解決商轉變。
“雙智”企業
即指建設智能鐵路,發展智慧物流。
一帶一路
專業化管理,一體化運營,融入“一帶一路”倡議。
“3+2”戰略定位:
服務陜煤發展大局,服務陜西發展大局,服務國家戰略大局。成為陜煤集團的戰略“支撐點”和新的利潤“增長極”。
企業規劃:
“1255”階段目標:
鐵路里程達到1000公里,運輸能力2億噸以上,實現收入500億元,利潤50億元
“47121”鐵路基礎設施網絡:
對內實現靖神、馮紅、紅檸、榆橫四條鐵路直連直通,資源共享。
對外實現與浩吉、包西、太中銀、神朔、瓦日、大秦、蒙冀七條鐵路的互聯互通。
形成紅進塔、瓦塘、神木北、神木西、大保當、紅柳林、紅石峽、閆莊則,楊橋畔、錦界、新街、靖邊北十二大外運出口格局。
實施四條自營鐵路資源整合、統一管理、統一調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實現內部資源高度融合、優化配置,提升鐵路運輸效率和效益。
“651”達海通江連運河體系:
形成“一秦一曹兩黃青島日照”六大出???,“一襄一荊一渝+九江+岳陽港”五大入江通道,經山西中南部通道梁山北站連通京杭大運河。
達海
依托紅檸鐵路連通大秦、神朔一朔黃、蒙冀鐵路,形成輻射秦皇島、曹妃甸、黃驊港、渤海新區、青島、日照等北方六港的“鐵路+海運”綜合物流體系。
通江
依托靖神鐵路連通浩吉鐵路,經重慶果園港、湖北荊州煤炭鐵水聯運儲配基地、漢江余家湖港區煤炭物流項目、長江枝城港水陸鐵聯運等物流樞紐,形成輻射云貴川和“兩湖一江”地區的“鐵路+江運”綜合物流體系。
連運河
依托馮紅鐵路連通瓦日鐵路,結合參股的梁山北物流樞紐,形成輻射山東、河南并通過京杭大運河輻射江浙地區的“鐵路+河運”綜合物流體系。
服務“三區四園”:
榆神礦區、榆橫礦區、神府礦區三大礦區和榆神工業園、榆橫工業園、靖邊能源化工園區、錦界工業園等四大園區。進一步拓展至鄂爾多斯盆地,大力發展以鐵路綠色運輸為主的多式聯運智慧物流體系,提供從裝車源頭到終端客戶的全流程、一體化綜合物流服務。
形成“四企十方”合作多贏新格局:
通過鐵路通道建設連通國鐵集團、國家能源集團、陜煤集團、山東省港口集團四家企業,形成國鐵太原局、西安局、呼和局、國家能源集團鐵路板塊、鐵路物流集團、日照港、青島港、荊州港、岳陽港、九江港十方合作共贏的“四企十方”物流共同體,“四企十方”優勢互補,通過深度戰略合作,提高“三西”地區煤炭外運效率并降低“三區四園”乃至鄂爾多斯盆地煤炭及其它大宗物資通道物流成本,服務國家戰略。